终极关税日将至,川普再提二级关税!贸易战下,到底谁才是输家?

发布日期:2025-04-13 14:20    点击次数:167

根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最新说法,特朗普将于北京时间凌晨3点正式宣布“对等关税”。这一近期被持续提及的关税新政终于要与全世界见面了。

所谓“对等关税”,指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提高至与美国商品进入其他国家时缴纳的一样多。比如,美国对进口自A国的商品征收3%的关税,A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5%的关税,“对等关税”实施后美国将把A国进口的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15%。

需要说明的是,“对等关税”不只囊括狭义的关税,包括向进口商品征收的所有税种,如进口增值税、消费税,甚至还会考虑汇率和政府补贴。所以哪怕某国对美商品收的关税不多,但若涉及前面提到的因素,那么关税的提高幅度可能很大。

因此,即将到来的“对等关税”宣布日足以被视为终极关税日,比之前零敲碎打式的关税政策加一起还重要。

终极日到来之前,特朗普先预告了一种新的关税征收方式——“二级关税”,将制裁与贸易战结合了起来。

特朗普已经确认对委内瑞拉实施“二级关税”,即任何国家从该国购买石油或天然气,将对该国进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二级关税”的潜在名单里还有俄罗斯、伊朗等与美国关系不太好的能源类产品大国。

美国的常规政策工具往往将制裁和关税分开,但特朗普“创造性”地将两者联系到一起,由此可见关税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既能平衡贸易、引导制造业回归,又能增加政府收入,还能当成惩罚不友好国家的制裁工具使用。

不知道笃信关税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特朗普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美国提高关税税率后到底谁能获益、谁是输家?在终极关税日到来前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

可以将与关税相关的主体分成四类:美国政府、美国资本、美国民众和外国主体。

美国政府是最快可以从加关税中获益的,原因很简单,税率提高意味着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需要缴纳更多的关税,多收的钱进了美国政府的口袋,财政收支极度不平衡的情况能有所改观,特朗普政府也有了底气兑现竞选时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承诺。

美国资本看似是最先遭受冲击的,因为美股因高关税而下跌。不过,资本分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后者不一定是赢家但绝不是输家。

关税提高后部分外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减弱,消费者会更多购买本国制造的商品,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和老板属于典型的美国产业资本。买美国“国货”的人多了,他们的企业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利润。此外,特朗普还可能会为美国品牌“开后门”,如豁免美国制造业企业进口的原材料和配件的关税,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

包括马斯克在内的不少美国产业界富豪力挺特朗普,他们希望川普新政后让“美国制造”获得更多美国消费者的订单,就是这个原因。

说完能从高关税里获益的,讲讲可能的输家。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普通老百姓。在特朗普的说辞里,高关税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民众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工资上涨,从而对冲物价上涨。然而,这套逻辑有两个问题。

一是物价上涨先于工作岗位增加。关税提高后各类进口商品的价格立马上涨,至少涨到和“美国货”相当的程度,在普通人还没体会到工资上涨获得的好处时生活成本已开始提高,未来还不一定能涨工资,或者即便涨工资了,可上涨幅度小于物价变化。

二是工资上涨本身是通胀螺旋的主要因素。美国的人力成本高,工资是商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工资上涨会让物价更高、形成通胀螺旋,抑制工资上涨才能让经济从螺旋中走出来。结果可能会看到美国的整体物价上涨了,可民众的收入没有提高,他们成为关税游戏的输家之一。

外国主体同样不喜欢美国加关税。这一点从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三个老美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美国宣布加关税后立马实施反制措施的行动中就能看出。

不用太关注关税提高后是加在美国消费者还是外国生产者头上,总的来说是两边各分担一部分成本,至于谁承受得多要看商品自身的竞争力。具备品牌、技术优势,可替代性不强,买家(消费者)承担更多关税;相反,卖家(生产者)需要牺牲更多的利润继续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保订单。

换言之,或多或少总要承受一点损失,而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越依赖美国市场越“受伤”。

世界经济在国际贸易的串联下早已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美国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提高关税必然会带来摩擦成本,只是增加的成本并非由所有主体承受,部分主体甚至能捞到好处。

根据分析,我们发现美国政府,包括手握实权的政客以及美国的产业资本是能从更高的关税中获益的;而金融资本、美国消费者和外国主体大概率成为贸易战中的输家,只不过是输多输少的问题。

特朗普作为美国政府、共和党政客以及产业资本的一员,显然不会是高关税的输家,从这个角度倒也能理解为何如此热衷关税政策,反正承担不利后果的不是他。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